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科研 >> 正文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马克思主义理论2010-2015年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0-05-04 [来源]: [浏览次数]:

学科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关键,也是大学发展的核心和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开展科学研究和课程建设的平台和纽带。学科水平在根本上体现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增强学科建设自觉,规范学科建设行为,促进学科发展,现根据我部学科专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需要,特编制本部2011—2015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历史与现状

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为依托建立的。目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共有专任教师36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19人;45岁以下教师为25人,占69%;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4人,占11%;在读博士5人;硕士22人,占61%;教师毕业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10人,占28%,毕业于历史学专业9人,占25%,毕业于哲学专业的6人,占17%,毕业于心理学专业的3人,占8%,其余教师毕业于民族学、教育学、外交学等专业。学术梯队已成雏形。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加之部分青年教师考博,导致现有的科研骨干不能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科研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科研水平整体不高,因此在学科建设方面受到很大制约,至今还没有一个硕士点。可喜的是,我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仅2010年上半年,我部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项,陕西省软科学项目1项,西安市社科规划项目2项,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重点研究项目4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论文,科研工作开了一个好头;教学团队初步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团队成为我院接受中央财政部重点支持的教学研究团队之一,这些成绩为我部下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恰当处理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全面开花与重点突破、自身发展与外部支持、个人发展与团队需要、引进人才与内部挖潜的关系,促进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建设的思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总体思路是:“系统规划、分段实施、重点突破,纵深拓展、凸显特色”。具体而言:以学校学科建设政策为指导,以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动力,以完成本学科2010-2015年的建设任务为目标,群策群力,奋力拼搏,千方百计完成本学科2010—2015年的建设任务,为本学科“十二五”期间达到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本要求。

四、建设目标

1.总体建设目标:在我校所涉及的各学科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成为校级重点学科。通过主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四个研究方向,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通过主攻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生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大学生人文主义精神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三个研究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建设成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同时培育和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并在上述二级学科和学科方向建设基础上,于2015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成结构科学、学术梯队合理、研究方向稳定、科研项目众多、科研成果丰硕的一级学科。

2.具体建设目标:2010-2012年:取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中国近现代史4个教研室,围绕4门基本课程建设,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完整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生发展研究等作为重点研究方向,逐步形成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团队;争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3个二级学科中至少有1个取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3-2015年前后,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在取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上,再建成2-3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二级学科硕士点,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团队达到省级教学团队的水平,涌现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五、学科布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6个二级学科,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及研究成果情况,我部拟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4个二级学科,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生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大学生人文主义精神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建设研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同时,依托我校已有的陕西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科研平台,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提升研究水平,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成为西安财经学院的特色学科。

六、学科定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学科研究范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及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和方法。我校重点定位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和方法的研究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学科研究范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中国的传播、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提出和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本学科的重大理论前沿问题。我校重点定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和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的研究上。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科研究范围: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律、功能、内容、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基本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干部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我校重点定位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的研究上。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是围绕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的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专门系统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的学科。学科研究范围:中国近现代史“三个选择”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规律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规律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理论问题和教学实践研究,科学的历史观教育研究。我校重点定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理论问题和教学实践、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建设、当代中国的民族宗教问题、中国共产党统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

七、建设任务

1.学科建设任务。六年内,力争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取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研究生总数达到30名左右。

2.队伍建设任务。加强队伍建设,是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高质量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六年内,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师资队伍更趋合理。力争培养1-2名学术带头人,引进1-2名在省内甚至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学者,2—3名高水平的科研人才,通过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博士生选留工作,使我部博士生所占比例有较大的提高,在学科梯队中占12名左右;硕士生导师达到8—10名,争取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成为省级教学团队。

3.科学研究任务。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出版学术专著,发表高水平论文。6年内,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以上,省级教改、科研课题12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奖励4项以上,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6部以上,发表权威期刊论文4篇以上,发表高层次教研、科研论文100余篇。

4.科研平台建设任务。以陕西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建设为基础,加强与陕西省委统战部和中央统战部管理的研究中心进行联系,进一步提升基地研究水平。积极申报建设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同时,建立更加系统的学术资源库,与省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团体和刊物建立广泛联系,形成标志性成果,在省内产生较大的影响。

5.人才培养任务。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后,积极探索适合财经类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争取6年内本学科在校研究生达到一定的规模,学生就业率达到100%。

八、建设内容

1.2010年建设内容。完成本学科2010-2015年建设规划的起草工作,初步凝练学科的研究方向,培育相应的研究团队,积极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完成相关规章制度的起草工作,完成团队成员2010-2015年分年度个人建设规划的制定工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篇,积极申报省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2011年建设内容。争取获得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引进在省内甚至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学者1-2名;取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篇,举办学术研讨会2次,团队成员外出参加学术交流7人次以上,建设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3.2012年建设内容。培养学术带头人1-2人,取得省部级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篇。举办学术研讨会2次,团队成员外出参加学术交流8人次,争取招收硕士研究生6人左右。

4.2013年建设内容。引进高水平的科研人才1-2人,取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篇,举办学术研讨会2次,团队成员外出参加学术交流7人次以上,争取招收硕士研究生6人左右。

5.2014年建设内容。增加2-3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点,取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取得省部级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篇,举办学术研讨会2次,团队成员外出参加学术交流4人次以上,招收硕士研究生12人左右。

6.2015年建设内容。取得省部级项目1项,获得省部级奖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篇。团队成员外出参加学术交流6人次以上,招收硕士研究生12人左右。

九、具体措施

1.增强学科建设意识。提高部领导对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思想,把学科建设真正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使我部学科建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有一个新的突破。同时,使全体教职工认识到学科建设是事关我部生存的根本性任务,增强学科建设的迫切性,增强其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清醒认识到,学科建设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不可能一蹴而就,需下大力气,常抓不懈方可取得实效,因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切忌浮躁。

2.搭建学科建设平台。一是加强陕西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中心建设;二是加快增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级研究基地的论证,争取在2010年批准;建立1-2个校级研究中心,为学科建设搭建专业平台。

3.加大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一是力争进入学校重点建设学科,获得学校学科建设经费重点支持;二是积极组织力量申报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规划项目获得项目资助经费;三是与地方部门联合开发项目获得经费支持;四是从本部门经费中按一定比例划出学科建设经费。

4.加强学科梯队建设。一是本着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公平、公正”和“公开选拔、严格考评、动态管理”原则,制定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选拔与培养办法,通过必要的程序选拔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二是落实措施,整合资源,组建相应的学术团队。建立吸引人才的良性机制,处理好引进与培养的关系、急需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关系、本土人才与外来人才的关系,每年选留或引进1—2名博士,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用真挚的感情留住人才、用和谐的环境凝聚人才、用一流的事业鼓舞人才。三是想办法解决好本学科主要成员在有关高校兼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问题,采取激励措施,促进我部教师在相关院校兼职硕士生导师的实践中经受锻炼,提高教师素质,以便本学科在条件成熟时顺利实施研究生教育。

5.加大科研工作的力度。一是加大对重要项目、重要科研成果、优秀学术论文的激励和支持力度,对国家级项目和成果奖实行重奖,支持和鼓励全体教师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部级各类项目,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二是在学科梯队中考虑设置科研编制,主要从事项目申报和科学研究,同时减轻科研编制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教学工作量,相应增加其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三是量化科研工作,以压力促科研。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带头作用和学术骨干的骨干作用,充分调动学科团队一般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创造人人参与、人人出成果、人人出高质量成果的良好局面。四是力争每年举办或参与举办两次全省性学术研讨会,每三年举办或参与举办一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每年选派6-8名学术骨干参加与其研究方向相契合的学术研讨会,为学科成员的科学研究提供平台。五是与本学科各种重要刊物编辑部建立密切的联系,为学科组成员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创造条件。

6.实行学科建设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制,保证学科建设健康、正常、有序地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2010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