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08日
新学期开始,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大二的100多名学生走进了课堂,他们要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早早站在讲台前的是一位脸上充满微笑、年过半百的女教师。她,就是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房妈妈”的政治理论课教师房玫。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门新的课程了,在这个过程中,希望咱们之间能够建立三种关系。”房玫的开场白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我们之间不仅是师生关系,还应当是朋友关系,甚至是母子或者母女关系。以后大家不管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和我联系,也欢迎大家到我家里作客。”随后,她便将手机号码和家里的固定电话写在了黑板上。
短短的几句话,便让学生们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了房玫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和每一个动作上,课堂的气氛也变得活跃和轻松起来。安徽师大很多上过她的课的学生都知道,她的课堂是笑声和掌声最多的地方。有毕业生曾这样留言:“大学4年如果没听过房玫老师的课,那将是你人生的遗憾。”
“没想到这门课还这么有意思”
“原以为政治理论课会很闷、很枯燥,没想到房老师却讲得这么精彩、这么有意思。”教育学专业学生杨华这样评价房玫的政治理论课魅力。
房玫的同事们都知道,她有一个“四真”理论,那就是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知、真懂、真信、真讲,教学才能真正感染学生。知,即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懂,即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意义;信,即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相信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讲,即理直气壮、充满激情地讲马克思主义原理。
每年新学期开学,房玫都会找很多学生进行调查,“喜欢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吗?”“你们不喜欢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哪部分?”“为什么不喜欢?”“如果能回答出来这些问题,你可以不学我这门课,否则就让我们一起来学马克思主义。”房玫经常和年轻教师说,学生不喜欢政治理论课,不是学生出了问题,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出了问题,而是政治理论课教师出了问题。房玫觉得,只有真正了解了大学生的所讲、所思、所想和所求,政治理论课才能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凭着这份真情,年近60的房玫几乎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教学和研究中。
为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房玫想过很多办法,用电子邮箱、QQ等与学生保持沟通,经常抽时间到学生宿舍座谈,年年进行课堂问卷调查。而学生最喜爱的,恰恰又是房玫最经常使用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作主题演讲。从平时生活中的“手机时代”、“E网情深”到密切联系时政的“倒扁风波”、“和谐社会离我们有多远”都成了房玫课堂上演讲的话题。一开始房玫自己定演讲题目,后来发展成学生主动要求自拟题目。“要想演讲,首先就要理解相应的政治原理,之后才能运用这些原理证明自己的论点。”主题演讲带来的教学效果超出了房玫的预想。
“互动式教学让师生的观点相互碰撞,引发大家的共同思考,真是既解渴又解惑。”杨华说。
安徽师大政法学院院长张奇才这样评价房玫:“她的课理论讲得透,直面现实,又充满时代感。她用翔实的史料、大量鲜活的案例、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使‘一纲一本’相对抽象的教材理论语言变成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生动的教学语言。”
“以后就把我当成你们的妈妈吧”
“每接触一届新生,我都会和他们提到三个关系。”房玫说,“其实刚开始并没有母子或者母女关系这一说。后来我年纪大了,觉得这些学生像我的孩子一样,就给自己增添了母亲的角色。”正是这么一句不经意的话,让房玫成了学生们心目中的“房妈妈”。
2000级体育专业的叶红辉曾经是房玫的学生,如今已是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他,提起“房妈妈”仍觉得有一肚子话要说。“她的教学方式和其他老师不一样,对学生的关爱也一直没有改变过。很多老师一上完课就离开教室,而房老师却主动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她的神态一点都不像老师,越看越像妈妈。”叶红辉说。有一天,他写了一张小纸条递给房玫,上面写道:“房老师,您让我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慈祥,就像妈妈一样,让我叫您‘房妈妈’吧。”叶红辉回忆道:“当时,我一直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叫她‘妈妈’呢。”但有一次,他和同学在街上买东西时碰到了房玫,他刚想开口叫“房妈妈”,谁知那个同学先叫了出来。叶红辉这才知道,原来在同学们的心中,房老师是每个人的“妈妈”。
为了当好“妈妈”,房玫把自己练成了个“杂家”。“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强,教师想要跟上这些‘80’后、‘90’后的步伐,把握好大学生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必须清楚地知道现在的学生在关注什么、思考什么。”房玫这样阐述自己的“杂家”心得。几年前《流星花园》开始热播的时候,房玫特别纳闷,“我经常听到学生谈起这部电视剧,它到底有什么好看的呢?”于是,她跑到音像店租了碟片,花了整整一天时间看完了。后来,房玫在课堂上提起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学生们惊讶极了:“原来‘房妈妈’也在看啊!”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母爱体现在一点一滴,房玫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妈妈”就在身边:上课前先说一下天气情况,提醒学生们注意添衣带伞;包里总是揣着针线包,在课间为她的“孩子们”缝缝补补……久而久之,学生们都奇怪,为什么和爸爸妈妈不能说的话,却可以和“房妈妈”无所顾忌地说。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房玫的细心。有一次,她给体育专业的学生上课,发现一个男生大夏天的却穿着长裤,走路也一拐一拐的,很别扭。房玫一问才知道,原来他的大腿处生了一个疖子。房玫急了:“为什么不去医院看看?”男生不好意思地说因为医生都是女的。“等一会儿下课了我陪你去。”房玫说。在医院,医生要处理病灶,男生拉着“房妈妈”不让她走,房玫就握着他的手一直陪着。还有一次,房玫上美术专业的课,看到一个漂亮的女生穿了一件露背装,她走过去,在女生的后背抚了一下,什么都没说。以后,女孩就再也没穿过这样的衣服上课。
有事找“房妈妈”,成了安徽师大学生们的共识。因为他们都知道,“房妈妈”的手机24小时开机,就像是永远畅通的求助热线,无论他们有什么难题,总会在妈妈那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也常挂念“房妈妈”,天冷了,提醒“妈妈”多穿件衣服;过节了,问候一下“妈妈”……房玫的手机里装满了学生发给她的短信。有这么多的儿子、女儿,“房妈妈”很忙、很累,但也很幸福、很快乐。
“我的成长离不开‘房妈’的倾心呵护”
与学生习惯称房玫为“房妈妈”不同,安徽师大的年轻教师习惯称房玫为“房妈”。与学生们一样,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的难题,在“房妈”那里,他们都会得到帮助。
“我的成长离不开‘房妈’的倾心呵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青年教师胡梅叶回想起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许多事情都是在“房妈”的陪伴中经历和完成的:毕业来单位报到,第一份教案的“出炉”是房玫把自己密密麻麻的手稿借给她参考,帮她从初稿修改到最后的定稿;上第一节课时,当胡梅叶胆战心惊地走进教室时,一抬头竟发现房玫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对她笑着。胡梅叶至今还牢记着房玫在课后的那句话:“我愿在政治理论课的舞台上与你们一起成长。”站稳讲台后,带着胡梅叶走上科研之路的还是房玫,她的第一篇专业论文和参加的第一次课题,都是在房玫手把手帮助下完成的。
多年来,房玫一直关心着青年教师的成长。一名青年教师监考时穿了一件新式裙子,房玫见到她,笑眯眯地上下打量了一番之后,凑近她耳旁低语道:“你今天穿着有些露,监考如同上课,教师也得注意衣着哟。”房玫语重心长的话语,让刚走上讲台不久的青年教师对教师的“形象”理解得更加深刻。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基地,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应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房玫说,教师本身其实就是最好的德育教材。
“让我们的教学快乐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快乐起来。”快要退休的房玫,依然微笑着从事思政课教学,追求着把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点亮青年学生心中一盏又一盏的明灯。